首页 分享 封开县文学协会 | 董伟林:江口古榕追忆(散文)

封开县文学协会 | 董伟林:江口古榕追忆(散文)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4-12-28 21:03

江口古榕追忆

文|董伟林

我的家乡封开县城江口镇,自古榕树环绕,榕绿葱笼,延续至今,令我思忆。

01

成长足迹思古榕

江口的古榕我都有记忆,最深刻的是红卫路斜坡底的大榕树。大榕树已逾千年仍苍劲茂密,蓬勃葱笼,堪称奇迹,伴随如今中老年的大批江口人度过童少时的美好时光。大榕树高冠伞立,撑起一片云天,仿佛要把蓝天化作绿叶,横枝翼展,似张臂拥抱大地。大榕树姿态奇妙,蕴含神奇,是童少嬉戏玩耍的快乐天堂。树下盘根如虬,脊浅若浮,童少坐着树根围对拍“公仔纸”,打扑克,下军棋。树干粗大,奇趣可掬,能让几人合抱,比试身高臂长;主干约三米处分杈,干内掏空成洞,直通分杈处,洞内地面可容三、五小孩,攀着洞内棱节,能容十多个,是捉迷藏隐身最佳处。杈分三枝,各展风采:最粗大的一枝向坡顶旁举而起,直窜云天,顽童欲攀又止;最细的一枝因雷击折,却仰踞高坎,如骏马昂首欲奔,小孩可骑着挥鞭振臂;而最奇特的另一枝顺坡势而下直出盖街,又横生一枒旁跨斜坡马路,盖街的那枝更显高广,为玩耍孩童和行人投下绿阴,而横跨马路的那枒,直伸平房瓦顶,离地面五、六米如虹桥横空,令人可望不可及。大榕树更为神奇的是,树干内尽管掏空成洞,却在每年春秋两季长叶芽,叶芽状如玉兰花,青嫩可吃,味酸气清,满口生津。曾有胆子大的孩子,骑着横跨斜坡马路的那枒,用手撑进,摘吃新芽,还不时抛下一些,引来树下聚观者的阵阵欢呼和哄抢。大榕树的千姿百态令孩子们乐趣纷呈,并以神奇的一年两添新叶,长使茂盛,用绿荫和枝叶的乳汁呵护着一方百姓生息繁衍。

大榕树下有我成长足印。上小学时,朝阳照耀榕树折射的绿光,为我的小书包添上鲜翠,也为胸前随晨风飘动的红领巾映衬。跨过斜坡马路的横枒,我返学时招手相迎,放学路经我如小鸟归巢般扑向大榕树,抚拍几下树干,离开时又挥手相送。大榕树伴我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美好时光,当我遂渐学会思考,在感到迷茫、委屈时,或独自从树洞攀上如掌窝的分杈处静思,或在树下仰望,总能心境清化,情绪平静。大榕树如善安抚的长辈,成为我当时赖以信任的寄托。

北帝庙的榕树也是我童少时难忘的地方。古庙面对贺江,前后参天古榕、老树围绕。榕树靠近江边如鱼得水,更枝繁叶茂,青翠欲滴,庙前坪地一片绿荫,根盘地实,干爽清幽。此庙在江口镇中心小学附近,是学生活动课的常去处,我的第一篇老师名题作文《最难忘的一件事》,就要求写在北帝庙前集中活动的内容。我写出“碧绿的贺江岸边,葱郁的榕树下,我们在玩抛手绢游戏”的句子,记下清波与绿榕交映的美好景象。

02

常念古榕多护荫

榕树给人的印象博大蓬勃,但也蕴含刚强和威严。江口地处西、贺两江交汇处,自古多洪灾,至今仍不时泛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榕树尚在时,洪水淹城涌到大斜坡下,周边已一片泽国,大榕树犹如一夫当关横刀立马的将军,镇慑洪水肆虐,守护着斜坡顶的制高点,也保护身后平房不被洪滔摧毁,还以树干让舢板拴泊,根脊任人们上街时踩踏。大榕树的刚强、威严和承受,感染着我们每一人,每年面对洪涝袭击从不慌乱,而是出乎外人意料的镇定自若,将物资转移免遭损失,众志成城与坚如盘石的大榕树合力,将洪魔击退,坚定地保护住自己的家园。

榕树还具有继承、担当、重情、互助的美德,电影院门前大坪地的那棵就是典范。大坪地在西江堤边,原有两棵枝繁叶茂的老树,一棵靠近客运码头,一棵正对电影院,两树高居,俯瞰西江,枝叶交错,犹如屏障,为候船的乘客和等待进场的观众遮雨掩日,挡风抵寒。后因影响客行货运,靠近码头的那棵被砍掉,另一棵几年后也遭强风击倒。人们的惋惜声尚余,就在倒下的那棵旁种上榕树。其不负众望,二、三年后就前赴后继,履行起为人们遮雨挡晒的职责。这榕树已有近五十年头,不知何时在主干寄生另树,应是被砍掉那棵的归魂,或因其飘泊无定,榕树伸出援手接纳,或情系旧缘,榕树呼唤而归。一干两树,相守相呵,更加亲密无间。世亊沧桑,昔日繁荣码头如今早已停航;兴盛热闹的电影院由门前冷落改建商场;商场也始兴今衰。但高大壮实的榕树,依然屹立坪地,不因繁荣而慷慨,也不为萧条而吝啬,一如既往,把一片绿荫洒向大地。

03

榕树情缘系古今

江口镇为汉代广信县治,地处粤西边陲,有西、贺两江在此交汇,扼两广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阳光充足,温暖湿润,也是榕树宜长之地。明代天启年间,县令方尚祖编纂的《封川县志》,有其为修葺江口龙头庙撰写的《重修龙头庙碑记》,开篇即提及江口名曰大村墟,相传为旧县治,接纳漓、郁、黔、贺诸水,“两岸瓯隄如线,绿榕翠竹交加而竞秀。”廖廖数语,就将当时江口榕树环绕,碧翠如画的美丽风光尽呈无余。他不但笔写,也在图画,在封川县地图的江口处周边点绘出榕树环绕,还特别画上今红卫路的大榕树群,可谓图文并茂。碑记所描述的环境,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留踪迹。从江口嘴古广信码头的两棵榕树起,沿贺江边永安街至北帝庙,又西江边河堤路到原医药公司,两岸伸延都断断续续有古榕的身影。

榕树古时的环城护荫,或因时久及战火损坏,但其精髓尚存。古广信码头的两棵榕树,应在原龙头庙范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庙的遗址尚存。这里是潇贺古道汇入西江出口,码头繁荣景象,方县令在碑记中有述:客艘鱼船靠泊,东西南北的钱财货物在此交易流通,庙建于此,俯瞰两江,往来舟楫和当地居民为保平安,都到此拜求。可以想象当时这里终日香火不断,庙虽毁坏,而榕树见过无数人拜求的虔诚,且感得应验而喜悦的精神满足,故人们将寄托付于榕树,至今仍有不少人在此烧供。

大榕树更是延续当年护荫的缩影。上世纪八十年初前,大榕树守望在大斜坡下的交叉路口,这里可通往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的主要场所,周边靠近文化宫、电影院、足球运动场、客运码头和肉菜市场。迈上大斜坡约五百米的红卫路,聚集党政军重要机关、幼儿园、小学和灯光球场,也是每年洪水淹城不受侵浸仅留的高地,所有商铺、摊档、挑担搬迁于此,挤拥异常。可以说这人口仅四万的小县城,每个人都享受过大榕树笼罩下的那份阴凉。大榕树是江口的地标,很多人有约定碰面或聚集,会不加思索地选址在此,这就是人们对大榕树馈赠的朴实回报,故大榕树逾千年不衰。

04

莫令美景有遗憾

江口这块沃土对榕树始终情有独钟,也得到榕树青睐,古榕虽消失,但新榕在不断呈现,而且品种多样。现多处可见苍郁茂盛的榕树:西堤的江滨公园,细叶榕数冠展张,葱笼仿如绿洲伊甸;建设路两旁,垂叶榕枝叶绚丽沿路蜿蜒,宛若高楼腰间的绿色飘带;贺江一桥东往南的一段原321 国道,黄榕树长列伟岸与山色相融,构成一道绿色长廊。这是近二十年陆续栽培出的榕绿新貌,为家乡的四季如春、如画风光抺上了浓重的一笔。

明《封川县志》记载:“榕木,一曰槦木。树干拳曲,不可以为器;稜理而深,不可以为材;烧之无焰,不可为薪。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其荫十亩,故人以为息焉。其横枝与邻树即为连理。”以记载所言之己见,造物主授以榕树非作简单的器皿和烧饭之用,而是赋予其博大荫护人间,应受人爱护而不被伤及。

情况往往亊与愿违,当社会需发展,人们要改善生活环境时,却会伤及自然环境。逾千年古稀的大榕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已被砍掉,原地盖起高楼。偌大天地却容不下一棵逾千年古树,有着二千多年历史,披着岭南首府,文化古都光环的县治古城,秦砖汉瓦因久远而不能留存,情尚可原。但见证过几个朝代盛衰,伴随了十多代人繁衍生息的古榕,却得不到保留,不能不说是当时缺乏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遗憾。看着建设路的垂叶榕整齐划一,美如绿色飘带,以及一些高楼林立处,欣慰之余常浮起若有所失的惘然。因这亮丽新姿是以替代不少老树,隐去某些与古城相称的古朴和传承为代价。有句警言“不容树之处,也不宜人居。”我不禁感慨: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电影院门前的榕树尚能出手相助,让另树寄生,真可谓卧榻之侧能容他人鼾睡,何等大度!为何人们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就不能给自然环境一些容让,尽可使其不受破坏损伤,与人和谐共生呢?

榕树以其博大神奇、慈祥仁厚、坚韧刚强、蓬勃向上、一如既往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气质,为我们的家乡造福添彩,值得尊重和爱护。对家乡榕树的付出,理当铭记。我披着夕辉绿光,把江口榕树的风采拍照留存,并赋以敬仰和赞美诗句:盘根街市岸堤间,默对寒炎风雨还。那管天生不成器,总将绿色洒人寰。

董伟林近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2024年肇庆封开县迎春花市挥春街营业时间
【江南短文学】香草两章(散文)
吐露芬芳的栀子花
“未来教育家”项目志愿者赴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开展爱国教育主题活动
澳门文学是澳门文化的宝贵资源
相聚漳江口 共话红树林保护——2023年全国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研讨会顺利举办
【三秦文学】周彬林:【一棵树的人生哲理 ,一个人的修剪艺术】(随笔)
我校学子在第三届安徽省原创文学新星大赛中喜获佳绩
深圳市收藏协会
蒲江西来镇:千年古榕卧临溪

网址: 封开县文学协会 | 董伟林:江口古榕追忆(散文)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34609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描写叶子的比喻句
下一篇: 另类的“微观注”:樱花叶片锯齿边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