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黄荆再现两处恐龙足迹 专家考证:呈石花状,世界罕见
“像鸟脚又像花朵,完整地呈现在平整的石板上。”8月29日,古蔺县黄荆镇中心校学生徐铉堃在大同河边玩耍时,无意间发现被洪水冲毁的河床边,有一块巨石上现出几个凸起的印迹。因为父亲喜欢户外探幽,并多次发现恐龙足迹,耳濡目染,徐铉堃怀疑这些“鸟脚”可能是恐龙足迹。
9月24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联合自贡恐龙博物馆、浙江绍兴盘古化石馆专家、学者来到古蔺,在黄荆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带领下前往现场考察。经过仔细辨认、反复比对、综合分析,最终确认,巨石上凸起的“脚印”为世界罕见、距今约1.2亿年前的蜥脚类恐龙幻迹(恐龙行走时,除在地表踩下足迹外,在下面一层泥土中也会留下印迹,这种印迹就叫作“幻迹”)。
邢立达在水中勾勒恐龙足迹轮廓
古蔺黄荆:河道再现两处恐龙足迹
今年夏天,强降雨导致古蔺的大小河道突涨大水,山洪冲刷河床,部分河道堤岸垮塌,河道中的石头也被冲走。
前不久,黄荆镇原林村7组,村民组长韩昌辉发现,离家不远的小河沟里,乱石被冲走后,清澈的石板河底出现一排巨大的“脚印”。椭圆形的印迹或大或小、或深或浅,形状像极了马蹄,但明显要比普通马蹄大得多。当地村民告诉他,这里叫“杨家厂”,在并入原林村前属于“龙马村”。韩明昌猛然想起,父辈曾讲过,传说村里有很多“龙马”脚印,“龙马村”一名由此而来。可是,此前村里却没人见过这些脚印。如今看来,原来是被乱石掩埋在河底了。
“到底是不是‘龙马’脚印呢?”韩昌辉带着疑问,找到当地村委会,想邀请专家前来一探究竟。
徐铉堃小朋友和专家等人在发现的恐龙足迹处
无独有偶,40多公里外的汉溪村三组,遭遇洪水冲刷的大同河沿岸,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巨石。这些巨石下的光滑面上,也分布着多种不同形状的“脚印”。
8月29日,古蔺县黄荆镇中心校学生徐铉堃随父母一道来到汉溪村。尽管才10岁,但受父亲影响,徐铉堃从小就喜欢探险。顺着乱石遍地的河谷前行,在一块巨石下,徐铉堃无意中发现平整的石板上有几个凸起的印迹,像鸟脚又像花朵。因从小就常爱和父亲在黄荆老林里转悠,也曾多次发现恐龙足迹,耳濡目染下,他怀疑这些“鸟脚”可能就是恐龙足迹。
得知近期古蔺黄荆多地接连发现可疑印迹,青年古生物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联合自贡恐龙博物馆学者、原馆长彭光照,研究员叶勇;绍兴盘古化石馆副馆长方蕾;四川省登山协会会长刘建等5人组成专家团队,于9月23日奔赴泸州,开展为期两天的考察工作。
邢立达测量恐龙足迹的行迹距离
世界罕见:蜥脚类恐龙幻迹呈石花状
23日上午,专家团队成员分别从北京、浙江、四川成都和自贡赶到泸州。下午4点,专家团队到达第一个考察点位——原林村7组。
“传说这个脚印是‘龙马’踩出来的,听说专家要来,就想请他们鉴定一下,看看究竟是什么动物的足迹。”村民韩昌辉见有专家来到村里,赶紧拿出扫帚,把河底“脚印”上的青苔、泥沙打扫干净。
大山里秋雨绵绵,原本干涸的河床已被水流淹没。看到河里清晰可见的足迹,邢立达挽起裤脚、脱下鞋子,赤脚踏进水里,拿出专用彩笔为“脚印”画轮廓,再沿着一排“脚印”的行迹进行测量,最后经过专家组分析讨论,很快得出结果:“这些印迹可分为两大类,都是距今约1.2亿年前,白垩纪兽脚类和鸟脚类恐龙留下的足迹。”
24日上午8点,在黄荆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带领下,专家团队又马不停蹄赶往黄荆镇汉溪村。进入大同河谷,沿途公路边还能看到被洪水冲刷过的痕迹,河道两边都是水冲毁河堤后堆积的石头。
车行至河谷中段,随车前往的徐铉堃小朋友指向河边,“那块红色的石头上,就有我发现的像花一样的恐龙脚印。”停下车,邢立达背着装备,朝着徐铉堃手指的方向走去。乱石嶙峋的河床里根本没有路,专家团队成员手脚并用,在河岸边的乱石间穿行。
留有印迹的巨石呈倾伏状,邢立达在刘建的协助下,钻到巨石最下方,拿起粉笔勾勒轮廓。巨石下“潜伏”约半个小时,石头上印迹的形状完全呈现,脚掌、脚尖、行进方向一目了然。
驰龙类恐龙足迹
测量发现,最大的足迹长约20厘米,小的在10厘米左右。“根据印迹和行迹不难判断,这是大驰龙和小驰龙一起踩出来的印迹。”邢立达对眼前的发现很是兴奋,不仅判断出这是兽脚类恐龙的足迹,这次考察还有个意外的惊喜。
“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这里还有密集的驰龙类动物群足迹化石,包括三种不同尺寸的驰龙。另外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蜥脚类恐龙幻迹,呈石花状。这个幻迹不仅在国内,在世界上都是很罕见的!”邢立达说,由这两种遗迹组成的这个组合,也将为研究这个地方的古环境、古生态以及恐龙时代的动物群构成提供非常重要的线索。
“现在是雨季,这个季节对考察不太友好,后续还会展开更为详细的调查。”邢立达说。
专家建议:黄荆可打造地质公园
近年来,古蔺多地陆续发现多处恐龙足迹化石,其行迹涵盖了鸟脚、兽脚、蜥脚类等多种恐龙足迹。对此,自贡恐龙博物馆学者、原馆长彭光照推测,1亿年前,古蔺黄荆这个地方地势平坦,到处都是湖泊,水草丰茂,特别适合恐龙生存。后来,随着地壳运动,恐龙灭绝,它们留在湖边的足迹被掩埋,经过千万年沉积后形成化石。
“古蔺发现的大量恐龙足迹化石,是对研究恐龙不同个体及个体间关系、数量等信息的补充。”绍兴盘古化石馆副馆长方蕾认为,这些由恐龙脚丫“踏”出来的化石,有着恐龙骨骼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骨骼化石保存着恐龙生前死后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足迹化石保存的却是恐龙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一瞬。这些足迹不仅能反映恐龙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还能解释恐龙与环境的关系,这些都是研究古生物的宝贵信息。
早在2014年,邢立达的恐龙足迹考察之旅就已踏足泸州,至今已在整个泸州地区进行了约10次考察,发现了上千个恐龙足迹,分布在十几处不同的化石点。对于此次发现,邢立达表示:“这次虽然时间短,但很有意思。泸州在四川盆地有个极具代表性的特征,就是白垩纪的恐龙足迹非常发达,它跟自贡侏罗纪恐龙化石群一样,都非常重要。自贡及周边区域讲的是侏罗纪的故事,泸州区域讲的是白垩纪的故事。”
鸟脚类恐龙足迹
面对大量恐龙足迹化石,应该如何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呢?邢立达认为,当前发现的很多化石,其实是在山体塌方或者路边偶然被水冲刷出来的,这些足迹如果是可以移动的,建议将其放入博物馆或者有资质的相关单位永久保存;如果巨石无法移动,可以采用激光扫描的方式,做成数字档案。
“恐龙足迹属于重要的地质遗迹,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价值。同时数量巨大、保存集中的重要恐龙足迹,还具有很大的观赏和旅游价值。”彭光照说,恐龙足迹的发现、研究、保护和展示,可以对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地质学、古生物学的科普教育,提升科学素质。像黄荆这样重要的恐龙足迹化石产地,可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地质公园,使其成为重要的科普基地、研学基地和旅游景区。
相关链接:这些年,泸州发现的恐龙足迹
2010年4月,古蔺县椒园镇钟山村2组发现悬崖壁上共有四组足迹,初步判断为四足晰类,混合了基于蜥脚形类和蜥脚类足迹的特征。
2014年11月,古蔺县原桂花乡(现黄荆镇)汉溪村石凤窝,发现200余个恐龙足迹。经考证,为蜥脚类恐龙足迹。
2014年7月,叙永县大石镇新阳村发现恐龙足迹,判定为兽脚类肉食恐龙足迹。
2015年11月,古蔺县原桂花乡(现黄荆镇)汉溪村在小地名石庙沟、雷背、石花湾三个地点,发现了70余个恐龙足迹。此次发现含蜥脚类、鸟脚类、雷龙、翼龙等恐龙足迹化石。
2020年7月,古蔺黄荆镇原林村金鱼溪发现恐龙足迹,经考证为食肉类实雷龙足迹。
2023年9月,黄荆镇原林村7组、黄荆镇汉溪村先后发现恐龙足迹。经专家团队考证为白垩纪兽脚类、鸟脚类、蜥脚类恐龙足迹(幻迹)。
记者 曾刚 摄影 报道
相关知识
黄荆花开
四川古蔺:植物界“活化石”珙桐盛开
世界珍稀濒危物种髭蟾现身四川泸州
黄荆花介绍
花石浪遗址
黄荆盆景制作方法
同安发现植物界活化石桫椤 极有可能为野生
专家发现恐龙时代花朵 距今1.25亿年
黄荆盆景冬天能冻死吗
石象湖旅游2月份花开没(石象湖2月有什么花)
网址: 古蔺黄荆再现两处恐龙足迹 专家考证:呈石花状,世界罕见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223523.html
上一篇: 【聚焦】赣州市一工地挖呀挖,挖到 |
下一篇: 【化石网】长10米高6米重10吨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