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家加强极端环境下人类生存研究
新华网西宁12月9日电(记者文贻炜 郑玮娜 谭剑)周玉成,心脏搭有五个支架,十次登上海拔5000多米的风火山,这位被国内高原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吴天一院士称为创造医学史上人类生命奇迹的青藏铁路建设者,日前在北京接受了医学专家对其身体的全方位检测。周玉成引起国内医学专家的关注,始于一个月前在青海举行的“青藏铁路医疗保障院士行”活动。在专家看来,周玉成的经历和身体状况为医学界研究“极端环境下的人类生存”提供了重要实例。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邱长春说,高原和沙漠在中国全部国土中占了相当比例,在西部开发的背景下,加强极端环境下人体适应性的研究,将有利于为建设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多的科学保障。
邱长春主要从事高原低氧人体损伤防治研究,周玉成是她研究课题的重点对象。
青藏铁路大部分处于海拔4000米的“生命禁区”,沿线空气含氧量比海平面减少近一半。恶劣的高原气候随时可能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高原病。据史料记载,当年川藏公路建设就有3000多名建设官兵牺牲在高原。
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青藏铁路建设工程沿线建立了100多个三级医疗机构,平均每10公里一座医院,硬件投入总金额达1.5亿多元。在这样的保障条件下,青藏铁路建设者无一人因高原低氧而死亡。
“西部大开发的继续深入,是以建设者的生命保障为前提的。极端环境下人类生存研究在未来具有广阔的适用前景。”邱长春说。
邱长春近年深入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的高原与沙漠极端环境,收集了近2万个基因样本,通过研究生存在极端环境下不同民族的基因组成,探寻恶劣环境下的人体适应机能。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他说,“随着人类生存空间不断向高山、海洋和太空扩展,极端环境下人类生存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点研究课题。这一研究的推进将直接强化国家的软实力。
(责任编辑:黄芳)
相关知识
顽强生命力的植物(探究那些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植物)
探究耐旱植物的种类和适应机制(从科学角度探究耐旱植物在干旱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温室气体威胁人类生存
2023,极端天气下的中国生态小农
【中国科学报】科学家发现在极端背景下的研究有望应对城市高温热浪
FESE 朱彤院士:中国环境健康研究展望—论文—科学网
西藏专家:青藏高原植物适应极端环境研究现新突破
面对极端气候,中国粮食生产如何应对?
中国植物生态学研究40年:历程、进展与展望 (连载之八)
科学网—中国植物生态学研究40年:历程、进展与展望 (连载之八)
网址: 中国医学家加强极端环境下人类生存研究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217908.html
上一篇: 科研人员揭示牦牛适应青藏高原极端 |
下一篇: Cell子刊刊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