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垛田、圩田一样吗?附植被与土壤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认识“垛田”
▼
江苏兴化垛田☝
中国南方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
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
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
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
宜种各种旱作物,尤适于生产瓜菜。
垛田间有小河间隔,
不便行走,
须用小船接送,
再加田面较小,
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兴化垛田视频☝
“垛田”产生的原因
▼
兴化地处江苏中部的里下河腹地,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据该市林湖乡南荡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 4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产劳动、繁衍生息,素有“汉唐古都、淮海名郡”之美称。境内河湖港汊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但地势低洼,形如“锅底”,故有“水乡”之谓。
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范围示意☝
1.环境变迁是垛田产生的客观因素
其环境的演化的顺序是: 湖→荡→平地,大量湖荡的出现,说明兴化地区的环境已经由 濒湖而居的临水状态逐渐转化为陆降水升的沼泽水荡。
大量荡地的出现,表明兴化地区的湖泊始已日益被淤浅为滩地,芦苇密布,形成芦荡相连的景观,这种沼泽水荡的出现,为垛田的诞生提供了客观基础。
2.应对水患、抗灾减灾是垛田形成的客观需求
从《咸丰重修兴化县志》的记载来看,在明代以前,兴化地区生态环境优良,河湖众多,水流顺畅,鲜有水灾发生。
兴化地区的洪水主要来自“四湖”、“三河”及 “一海”。一到汛期,各河湖来水迅速向位于锅底洼的兴化地区汇集,形成“诸水投塘”之势,兴化于是成为洪水的重灾区,在上游来水和下游海潮的夹击下,涝灾频繁, 有“洪水走廊”之称。
“垛田”的特点及优缺点
▼
提到垛田的特点,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是防洪, 但是由于建国后里下河地区大规模水利设施的修建,防洪在当地已不太重要。除了防洪之外,垛田还有其它独特的品质,为其它土地利用方式所不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果蔬飘香。垛田独特的岛状耕地,因是荒滩草地堆积而成,土质疏松养分丰富,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及钙、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加上面积不大,四面环水,光照足、通风好、易浇灌、易耕作, 最宜各类果蔬的生长。垛田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垛田人对于蔬菜栽培的独到方法,使得生产的蔬菜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是普通大田种植不可攀比的。历来垛田盛产的各类瓜果蔬菜,一直是兴化及周边地区百姓的“果盘子”、“菜篮子”。上世纪 50 年代兴化垛田油菜籽单产曾创全国之冠,有“垛田油菜,全国挂帅”之誉。目前仅垛田一镇的年产蔬菜就达 26 万吨,为此,兴化又有“蔬菜之乡”的美称。
其二,盛产鱼虾。垛田地区“三分土地七分 水”,独特的地理地貌使得当地各种淡水鱼虾聚集,且滋味鲜美,远胜它处,有“江北淡水产品博物馆”之美誉。
其三,景色秀丽。垛田形态各异且大小不等, 大的几十亩,小的只有几分、几厘。垛田四面环水, 垛与垛之间各不相连,犹如海上小岛,故有“千岛之乡”的美称,当地县志中所载的“昭阳十二景”就有三景和垛田有关。
优点:
垛田地势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养分丰富,其面积不大四面环水,光照足、通风好、易浇灌、易耕作,宜种旱作物,适合各类蔬菜的生长。
缺点:
当地河湖密布、气候暖湿、地势低洼,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垛田间有小河间隔,须用小船接送,再加田面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人口增加,耕地面积不足。
“垛田”的价值
▼
第一,科研价值。
垛田是里下河最具典型意义的活化石,是研究当地生态环境变迁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一件珍贵标本。几百年来垛田地区基本保持原有的地貌特征,田间劳作无舟不行,家家有船,户户荡桨成了一道罕见的风景。
另外,由于垛田地理地貌的独特性,现代化的耕作方式在这里一直无法展示拳脚功夫。至今,垛田地带还保存原始古老的农耕方式,使用自然肥料: 如罱泥、扒渣、搅水草等。
第二,文化价值。
兴化地区早先受楚文化的滋养,后又融入吴文化的内涵。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众多文人雅士,也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垛田邻城而居,老百姓又常进城卖菜买货,能较多较快地接受文化信息的辐射。这里曾留下大文学家施耐庵的足迹,又是郑板桥的出生之地,晚清有 “琼林耆宿”王月旦。得益于此,垛田的民间文艺可谓是根深叶茂。
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高家荡的高跷龙、垛田歌会、垛田农民画等,都有鲜活的地域特色和垛田风情。2002 年,垛田镇成为苏北地区唯一被省命名的“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这一点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和挖掘。
垛田农民画☝
第三,旅游价值。
垛田地区万岛耸立、千河纵横的独特地貌和独特景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唯一的。古昭阳十二景中垛田独占三景: 两厢瓜圃、十里菱塘、胜湖秋月。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千垛万垛一片金色,十里八村阵风送香。荡舟其间,你会看到"河有万弯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美景,体验那"船在水中走,人在花中游"的感受。垛田春色,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的目光,倾倒了多少文人雅士的情怀。
实现“垛田”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
1、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促进农耕文化的传承。
设立工作站和研究中心,通过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带动该地区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方面。如:举办千岛菜花旅游节;开展垛田故事会,宣传垛田特色文化;
理念:“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
2、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创立特色农产品,发展高品质、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
加强科技投入、“互联网+特色农产品” “飞”向全国、飞向世界!
3、保持农业特色,适度发展观光旅游。
“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
乡愁文化
民俗文化
农耕文化
美食文化
认识“圩田”
▼
江苏的圩田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11期 摄影/孙华金☝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圩田视频☝
圩田有着众多的“别名”
如垸田、坝田、湖田、桑基鱼塘等
在长江下游叫“圩”,中游叫“垸”
从鸟瞰角度来看
各种圩田像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棋盘
——外堤是棋盘边缘
内部纵横的河道、内堤、道路
则是棋盘经纬,池塘、村镇则像是一枚枚棋子
“圩田”的功能
▼
一、生产功能:
圩田常常具有很高的生产能力,是一种高效的复合农业生产模式。《戒庵漫笔》曾记载太湖常熟圩区的谭氏兄弟通过筑堤、开河、挖池等处理,把圩田划分为六区,进行分级分区综合利用的案例,其农业种植收入是普通农田的 3 倍,而副业收入又是农田种植收入的 3 倍。而桑基鱼塘作为重要的圩田土地利用模式,是一种桑、蚕、鱼、草相互结合形成具有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 构成一个复杂而高效的水陆相互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更高。
二、生态功能:
同时,圩田也具有相当的生态功能,最为突出的就是水资源的灵活调配。水渠、内河与外围河湖构成一个完善水系网络,具有很强的滞洪排涝灌溉功能。
其次,圩田作为次生湿地,水陆边缘效应明显,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例如桑基鱼塘以基面和鱼塘为栖息地,以桑、蚕、鱼为中心环节,构建了内在联系非常密切的生物链,形成水陆相互作用、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
三、文化功能:
圩田景观是河网地区的特色农业景观,是低洼地区乡土文化景观的典型代表。
首先,圩田景观是当地人为了更好地生存而采取的土地利用方式,这种改造利用通常是以维护土地和自然过程的健康连续为前提的,它是属于土著居民的地域景观。因此圩田景观是水网地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典范,具有很高的乡土文化价值。
另外,圩田景观具备很高的农业美学价值。与纯艺术性的审美标准不同, 作为一种农业景观圩田模式的美学价值并不完全由外在形式美所决定, 而在于圩田水岸交错的外在形式是以真实的生产功能为基础的。这种由功能外化于形式的美感是圩田美学价值的所在,也是其作为生存艺术的体现。
习题训练
▼
江苏兴化垛田镇位于兴化市东部,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先民们为了抵御洪水,在低洼地区挖河泥垫高农田,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垛田。垛田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大的两三亩,小的只有几分、几厘,垛与垛之间互不相连,四面环水。下图为垛田镇垛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垛田镇垛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低洼 B. 河网密布
C. 气候湿润 D. 地狭人稠
2.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作用有( )
①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
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
③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
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3.以下做法不利于垛田镇生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是( )
A. 沟渠变鱼塘,饲养多种鱼类
B. 沟渠变藕塘,发展莲藕业
C. 垂钓,划船,发展观光农业
D. 农田变别墅,开发水乡住宅区
参考答案
【答案】
1、A 2、B 3、D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2021年全国乙卷37题: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图5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6分)
(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6分)
(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6分)
(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6分)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
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参考答案
【答案】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一)
……
一、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1、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等,叫作天然植被(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保存下来的天然植被已经很少);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各种农作物、经济林(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叫作人工植被。
2、在新形成的裸地(自然界没有土壤、没有植被的裸露地面)上,很快会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植物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天然植被,是一定地区植物长期发展的产物。
3、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自森林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适应一定光照强度的植物,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在森林中形成若干层)。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4、在一定区域内,同种植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中各种植物种群的集合,构成植物群落。一般来说,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方,群落结构复杂,组成群落的高等植物种类丰富;在环境条件严酷的地方,只有少数高等植物能够适应,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5、在大尺度上,植被的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特别是其中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两者的组合状况。由于太阳辐射提供给地球的热量,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性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受气候的影响,植被形成带状分布。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各地水分条件不同,植被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
6、在中尺度上,受地形的影响,植被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与此相应,植被出现垂直分带现象。
二、天然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而森林、草原、荒漠又可分为多种类型。
1、热带雨林(世界上发育最繁茂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群落(垂直)结构复杂。热带雨林全年呈深绿色,无明显的季相(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变化。上层乔木树干高大,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茎花现象)。木质大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这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森林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与热带雨林相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3、温带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这里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乔木叶片宽阔,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春季发叶,夏季盛叶,秋冬季落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
4、亚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这里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耐寒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亚寒带针叶林,往往是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群落结构简单,外貌非常特殊。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5、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位于干旱季节较长的热带地区。这里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当地是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被。
6、温带草原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通常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或存在较为矮小的灌木),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
7、荒漠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可分为热带荒漠、温带荒漠等。荒漠的显著特点是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为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荒漠植物有的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长有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荒漠植物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
8、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滩(海岸潮间带)上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红树林的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因其富含“单宁酸”,被砍伐后氧化变成红色,故名。
9、各类红树林,均具有呼吸根(背地向上生长,露出地面,适应呼吸的根。根中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表面又有皮孔,为生长在热带海岸或沼泽地带的一些植物适应土壤中缺乏空气条件的变态根)、支柱根(由茎的近基部节上长出的一种具有支持作用的不定根,为植物的辅助根系,如甘蔗、玉米等植物都有这类根系)或板根。
三、不同的植被,组成和特点不同,通常可根据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加以识别。
森林一般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含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可分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草原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可分为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二)
……
四、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
1、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2、由于人类对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常对土壤产生不同的概念。水利、土建、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把土壤作为建筑材料和承压的基础物体。在地球化学过程中,土壤被认为是岩石圈表层次生环境中发生元素迁移和形成次生矿物的近期堆积物。 在农林牧业生产中,土壤被视为天然植物或栽培植物的立地条件。
3、 世界人口的增加和全球性土壤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利用引发了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土壤污染,草地、沼泽、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土壤退化和农产品数量减少威胁到人类和动物的食品数量安全。
五、可从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等方面观察和识别土壤。
1、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 黑土(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土壤结构良好,易于耕作)、黑钙土(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棕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剖面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等。
2、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 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但黄壤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
3、森林土壤是指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如红壤、棕壤等。 森林土壤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从亚寒带到热带均有广泛分布。在中国,森林土壤主要分布于东半部广大地区,西部山地的一定高度上也有分布。在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因而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
4、草原土壤是指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如黑土、黑钙土等。 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中国的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由于气候较干旱,除黑土外,土壤下部均有明显的钙积层,有机质主要以根系的形式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
5、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 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壤土(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和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在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6、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密,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和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7、 土层通常可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有机层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坚硬的岩石。
8、 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淹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晒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于水稻须根的发展。典型水稻土的耕作层呈深灰色,锈色条纹多:其下为犁底层,紧密坚实,有锈色斑点。 水稻土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及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洲的部分地区,中国的水稻土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一带,华北、东北分布则相对分散。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地理专题】土壤面临的八大典型问题,地理视角看植被截流
【高三地理】新疆植棉有利的自然环境条件有哪些?附植被与环境、土壤专题
AECOM圩田湿地生境修复案例:浙江鉴洋湖湿地公园首启区
圩田湿地生境修复案例:浙江鉴洋湖湿地公园首启区
兴化垛田油菜花几月份去好2022
植被与土壤的十四大地理问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植被
【地理素养】地理环境与植被关系归纳,看高考地理如何考察 植被类型及分布
高考地理常见错别字与地理规范语言答题例谈!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合题答题技巧!建议收藏!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题答题技巧!建议收藏!
兴化千垛景区万亩菊花最佳观赏期
网址: 【地理专题】垛田、圩田一样吗?附植被与土壤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212024.html
上一篇: 火星花对土壤的要求知识有哪些?如 |
下一篇: 风铃草买回家如何进行养护?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