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一种人工湖体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一种人工湖体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4-12-14 09:01

一种人工湖体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人工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湖体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湖已成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其富营养化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居民生活和水生态系统安全。另外部分人工湖由于水资源匮乏、多以回用水作为补水加之流动不畅、水环境容量低等因素而使得富营养化问题愈发严重。人工湖的污染,主要原因是:

1、污染物排放至湖体,湖区周边的绿化泄水和雨水向人工湖带入大量污染物质,如雨水、化肥、农药、径流、落叶、垃圾、投入物等;内源污染物主要包括长期沉淀的底泥、动植物残体、动植物新陈代谢过程的产物等;

2、人工湖的稀释自净能力较天然景观水体差,小部分区域属于非连续流动水体,流速缓慢,大部分区域甚至是静止水体,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稳定的水环境;

3、采用中水补水,中水氮、磷浓度过高,补水水源成为重要的点污染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湖体生态修复方法,解决目前人工湖的污染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湖体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设护坡和阻水堤,

沿人工湖体与河岸的凹岸交界处,建设一圈混凝土材质的护坡,减少人工湖体的坍塌,并沿护坡建设阻水堤,防止雨水和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湖,并拦截污泥和固体废弃物,定期清理阻水堤;

s2.底泥疏浚,

利用机械手段去除湖底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有效降低水中重金属、氮、磷及有机物的含量,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流动性;

s3.将藻类和悬浮颗粒分离,

设置处理区,采用气浮工艺,通过溶解气体在水中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粘附藻类和微小悬浮颗粒,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使其浮在水面,形成泡沫浮渣,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s4.在排水口设置聚氨酯填料,

设置排水口,底部铺设石子和粗砂,上部填充孔隙度良好的聚氨酯填料,起到截流过滤作用,

s5.稀释污染物浓度,

通过上流水库或其他水网,设置径流补给人工湖,促使湖体水流动,不断经过处理区,进行固液分离,然后通过填料过滤藻类、微小悬浮颗粒、淤泥等;

s6.种植水生植物,

使藻类、淤泥含量降低后,在水中直立放置炭素纤维生态草,水面种植凤眼莲、睡莲等漂浮植物,绿化美化水体,还可以降低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炭素纤维生态草可以吸附激活微生物,在表面形成具有强净化功能的生物膜,分解水体中污染物,为各类微生物和鱼类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条件;

s7.投放微生物和鱼类,

向水中投加杀藻微生物,微生物易于繁殖,利用微生物控藻;放养以藻类等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同时辅养少量底栖生物,控制湖泊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对水体景观进行修复。

进一步地,s4步骤中,填料层通过不锈钢网收拢。

进一步地,s7步骤时,鱼类可选择锦鲤、鲢鱼,底栖生物选择螺蛳。

进一步地,s7步骤时,微生物选择溶藻细菌、噬菌体、原生动物、真菌或放线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人工湖生态修复方法,工程造价低、运行成本低、治污效果好,对污泥、藻类进行有效过滤,减少了人工湖内的垃圾和淤泥,降低污染物含量,种植植物,放置微生物、鱼类、底栖生物,可以避免藻类的繁殖,使人工湖具有自我恢复能力、自净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人工湖体生态修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人工湖体生态修复方法的湖体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如图1、2所示,一种人工湖体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设护坡和阻水堤,

沿人工湖体与河岸的凹岸交界处,建设一圈混凝土材质的护坡,减少人工湖体的坍塌,并沿护坡建设阻水堤,防止雨水和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湖,并拦截污泥和固体废弃物,定期清理阻水堤;

s2.底泥疏浚,

利用机械手段去除湖底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有效降低水中重金属、氮、磷及有机物的含量,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流动性;

s3.将藻类和悬浮颗粒分离,

设置处理区,采用气浮工艺,通过溶解气体在水中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粘附藻类和微小悬浮颗粒,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使其浮在水面,形成泡沫浮渣,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s4.在排水口设置聚氨酯填料,

设置排水口,底部铺设石子和粗砂,上部填充孔隙度良好的聚氨酯填料,起到截流过滤作用,

s5.稀释污染物浓度,

通过上流水库或其他水网,设置径流补给人工湖,促使湖体水流动,不断经过处理区,进行固液分离,然后通过填料过滤藻类、微小悬浮颗粒、淤泥等;

s6.种植水生植物,

使藻类、淤泥含量降低后,在水中直立放置炭素纤维生态草,水面种植凤眼莲、睡莲等漂浮植物,绿化美化水体,还可以降低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炭素纤维生态草可以吸附激活微生物,在表面形成具有强净化功能的生物膜,分解水体中污染物,为各类微生物和鱼类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条件;

s7.投放微生物和鱼类,

向水中投加杀藻微生物,微生物易于繁殖,利用微生物控藻;放养以藻类等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同时辅养少量底栖生物,控制湖泊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对水体景观进行修复。

在实际应用中,s4步骤中,填料层通过不锈钢网收拢。

在实际应用中,s7步骤时,鱼类可选择锦鲤、鲢鱼,底栖生物选择螺蛳。

在实际应用中,s7步骤时,微生物选择溶藻细菌、噬菌体、原生动物、真菌或放线菌。

综上所述:本发明降低人工湖污染物含量,种植植物,放置微生物、鱼类、底栖生物,可以避免藻类的繁殖,使人工湖具有自我恢复能力、自净能力。

以上叙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湖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设护坡和阻水堤,

沿人工湖体与河岸的凹岸交界处,建设一圈混凝土材质的护坡,减少人工湖体的坍塌,并沿护坡建设阻水堤,防止雨水和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湖,并拦截污泥和固体废弃物,定期清理阻水堤;

s2.底泥疏浚,

利用机械手段去除湖底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有效降低水中重金属、氮、磷及有机物的含量,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流动性;

s3.将藻类和悬浮颗粒分离,

设置处理区,采用气浮工艺,通过溶解气体在水中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粘附藻类和微小悬浮颗粒,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使其浮在水面,形成泡沫浮渣,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s4.在排水口设置聚氨酯填料,

设置排水口,底部铺设石子和粗砂,上部填充孔隙度良好的聚氨酯填料,起到截流过滤作用,

s5.稀释污染物浓度,

通过上流水库或其他水网,设置径流补给人工湖,促使湖体水流动,不断经过处理区,进行固液分离,然后通过填料过滤藻类、微小悬浮颗粒、淤泥等;

s6.种植水生植物,

使藻类、淤泥含量降低后,在水中直立放置炭素纤维生态草,水面种植凤眼莲、睡莲等漂浮植物,绿化美化水体,还可以降低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炭素纤维生态草可以吸附激活微生物,在表面形成具有强净化功能的生物膜,分解水体中污染物,为各类微生物和鱼类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条件;

s7.投放微生物和鱼类,

向水中投加杀藻微生物,微生物易于繁殖,利用微生物控藻;放养以藻类等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同时辅养少量底栖生物,控制湖泊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对水体景观进行修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湖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4步骤中,填料层通过不锈钢网收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工湖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7步骤时,鱼类可选择锦鲤、鲢鱼,底栖生物选择螺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湖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7步骤时,微生物选择溶藻细菌、噬菌体、原生动物、真菌或放线菌。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湖体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设护坡和阻水堤,沿人工湖体与河岸的凹岸交界处,建设一圈混凝土材质的护坡,并沿护坡建设阻水堤;S2.底泥疏浚,利用机械手段去除湖底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S3.将藻类和悬浮颗粒分离,设置处理区,采用气浮工艺,实现固液分离;S4.在排水口设置聚氨酯填料,起到截流过滤作用;S5.稀释污染物浓度,通过填料过滤藻类、微小悬浮颗粒、淤泥等,S6.种植水生植物,S7.投放微生物和鱼类,控制湖泊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对水体景观进行修复。本发明降低人工湖污染物含量,种植植物,放置微生物、鱼类、底栖生物,可以避免藻类的繁殖,使人工湖具有自我恢复能力、自净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嵇彬彬;邹雪飞;戚龙玉;陈幼霞;张晓梅;蒋加付;单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富邦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0
技术公布日:2021.05.11

相关知识

新建人工湖生态修复工程探讨——以上海之鱼Ⅰ期景观水.PDF
植物浮岛技术在宝安公园东门人工湖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一种生态花卉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山体高陡破损面生态快速修复的方法与流程
生态修复措施对广州流花湖水质的净化效果研究
一种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一种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境修复方法与流程
生态环境系统修复:修复机制与基本方法
一种生态花卉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运用生境修复生态演替措施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与流程

网址: 一种人工湖体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09048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方案(4
下一篇: 爱护花草树木的方法介绍 如何解决

推荐分享